巾帼英雄冷云
作者:管理员 2013-12-31 10:24:41 来源:

怒视敌围重重,

弹尽枪空,此际该如何?

不陷缧绁遭凌辱,

携手踏入清波。

忠烈儿女,毅然归去,

浩泪伤同学,神凝长天一色。

这是抗联老战士、原黑龙江省长、曾与冷云师范同窗的陈雷,为冷云手书的悼诗《祭冷云》。东北抗联的“八女投江”与“狼牙山五壮士”一样,是中华儿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的光辉典范。这八位女战士的带头人,便是冷云这个以化名传世的巾帼英雄。

冷云,原名郑香芝,1916年出生于黑龙江桦川县悦来镇,家境较好。上师范学校时,她立志为国为民而改名郑志民。秘密参加抗联时,为避免牵连家人及掩护故乡党组织,才从自己喜欢的唐诗中的句子取了这个化名。

1931年,冷云进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后,在关内受过革命教育的董仙桥老师成为她追求新思想的启蒙人。1934年,她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,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。193512月,这位当时名叫郑志民的师范生毕业,被分配到南门里小学(解放后改名冷云小学)任教,家中便急着催促完婚。原来她上小学时,已由家中包办与同学、同镇的孙汉奇订了婚,此时这个未婚夫当上了伪满警察。冷云在难以摆脱周围压力的情况下,产生了逃婚上山的念头,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却考虑到她在当地还担负着重要工作,便希望完婚后再做策反工作。婚后,冷云在隐瞒政治身份的同时曾几度试探着劝丈夫走抗日道路,孙汉奇却听不进去,过了一年,组织上同意了她出走参加抗日联军。

据当年活动在牡丹江下游的抗联第五军老战士回忆,1937年夏天的一天,省委秘书处的同志到丛林密营中来,领来个高个儿、容貌清俊且很文静的二十来岁的妇女,向大家说:“今天给你们调来一个文化教员,叫冷云。”

冷云到抗联第五军中的一年多,生活在原始密林中,多数时间住的是地窝子。开始,她担任文化教员,每天傍晚指战员们在林间空地上集合起来,看着这位女教员用烧焦了的树枝在白色的桦树皮上写字,耐心地教大家认。后来,组织上考虑到她政治上已比较成熟,且有组织领导能力,便派到妇女团担任指导员。此时冷云已怀孕,每天挺着大肚子艰难地随军在山林中奔走。

1938年夏天,日本关东军纠合伪蒙、伪满军对松花江下游展开“三江大讨伐”,东北抗联第四、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并开辟新的活动区而西征,刚分娩两个月的冷云也率领妇女团几十人随第五军第一师出发。西征部队遭围追堵截损失了绝大部分人员,被迫回返。第一师只剩一百多人,躲入密林进行了27天粒米未进的饥饿行军,全靠采野果、吃山蘑菇维持生命。冷云硬撑着虚弱的身体,带领着妇女团仅剩的八个人(其中有三个朝鲜族女同志),坚持走了下来。10月下旬,部队行进到林口县刁翎附近的乌斯浑河畔,又遭日寇熊谷部队包围。为掩护部队突围,冷云率领女战士们战至弹药用尽,趁敌人卧倒的机会,毁掉枪支,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,写下了“八女投江”的壮丽篇章。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,她们中最大的25岁,最小只有13岁。

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“八女投江”后,当即写下了“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”。解放后,中国共产党以“八女投江”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《中华儿女》,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。198697日,为纪念八名女烈士,建立了一座巨型“八女投江纪念碑”。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:“八女英灵,永垂不朽”。

相关新闻










网站地图 | 关于我们  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电话:0451-88628276 电子邮箱:sjwzsbbjjz@163.com

网站标识码:2300000056 | 黑ICP备14006409号 |

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386号

主办单位:365备用网 技术支持:东北网络台

地址: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48号 电话:0451--87701820